以下是申报材料被退回的 5类高频错误及解决方案,结合实际驳回案例与保密局审核规则整理,帮助企业快速定位问题、规避风险:
一、人员资质类错误
1.错误示例
职称专业不匹配:用“机械工程工程师”申报网络安全方向;
兼职比例超标:甲级资质团队中兼职人员占比超过10%;
社保断缴:申报前6个月内核心技术人员社保中断2个月。
解决方案
职称补救:通过职称增项评审(如电子信息工程师增评“网络安全”方向);
兼职优化:对非核心岗位(如测试工程师)改用劳务外包协议,不计入总人数;
社保补录:提供补缴凭证+情况说明(需属地人社局盖章确认)。
二、项目案例类错误
1.错误示例
涉密等级模糊:案例描述为“某政府项目”,未明确标注“机密级”或“秘密级”;
材料不闭环:仅有方案设计文档,缺少验收报告或 整改记录;
跨省备案缺失:省外项目未提供当地保密局备案回执。
解决方案
案例重编:在脱敏前提下标注密级(如“2022年华北某省机密级政务云平台项目”);
补充材料:添加渗透测试原始数据(脱敏后)和客户保密办签字确认页;
备案补办:联系原项目甲方协助开具跨区域服务证明(需双方盖章)。
三、技术文件类错误
1.错误示例
屏蔽效能造假:提交的检测报告频段覆盖不全(如仅测10kHz-1GHz);
设计图不达标:屏蔽室接缝采用螺栓连接(甲级要求全焊接工艺);
参数泄露:技术方案中出现真实IP地址或客户内部拓扑图。
解决方案
检测重做:委托国家保密技术测评中心按全频段(10kHz-40GHz)复测;
工艺升级:对已建项目追加氩弧焊补强,提供整改前后对比照片;
脱敏处理:IP地址改为“192.168.X.X”,拓扑图隐去机房具体位置。
四、保密管理类错误
1.错误示例
保密制度照搬模板:未体现企业实际业务(如缺失“屏蔽材料销毁流程”);
培训记录无效:使用行业协会颁发的非标证书(如某商业机构“保密员培训证”);
监控数据缺失:无法提供屏蔽室施工过程的全周期视频存档。
解决方案
制度定制:增加《涉密施工区域访问控制细则》和 《冗余屏蔽材料销毁台账》;
培训回炉:参加国家保密学院或 省级保密局组织的标准化培训;
视频重建:从施工日志倒推时间节点,剪辑关键环节片段(需监理单位出具情况说明)。
五、格式与程序类错误
1.错误示例
装订不合规:使用订书机装订(要求无线胶装+红色封面);
电子版泄露:U盘未加密且文件名为“XX公司申报材料”;
逾期补正:收到补正通知后超过20个工作日未重新提交。
解决方案
格式重置:按保密局模板重新排版(标题黑体二号字,正文仿宋三号字);
加密处理:电子文件采用国密SM4算法加密,光盘刻录并标注“内部资料”;
流程监控:设定材料补正日历,预留10天缓冲期应对突发问题。
六、被退回材料的“抢救”策略
1.快速响应机制
优先级排序:先解决“一票否决”问题(如人员社保中断、屏蔽效能不达标),再处理格式类瑕疵;
分模块修订:将材料拆分为“人员”“案例”“技术”“管理”4个模块,由专人同步修改。
2.典型案例参考
案例:某企业因“屏蔽门缝隙超标”被退回,通过以下步骤3周内通过复审:
① 采购 可调式压紧机构替换原门框;
② 委托省级检测机构重新测试并出具 整改合格报告;
③ 补充提交 门缝屏蔽效能对比图(附监理签字)。
避坑核心口诀
“人证合一”:确保每名技术人员职称专业、项目角色、社保记录三者一致;
“案例闭环”:每个项目从合同→方案→测试→验收→运维全程留痕;
“预审先行”:提交前通过第三方保密咨询机构预审(费用约1-2万元),可减少80%退回风险。
申报材料被退回并非常态,关键在于建立 “自查清单”(如附件)并严格执行。建议企业设立“申报专员”岗位,专职跟踪从材料编制到归档的全流程,确保一次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