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高企?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二、高企奖补政策
1.沈阳市对首次通过高企认定的给予20万元奖补,对通过认定的给予10万元奖补。
2.企业所得税减按15%缴纳。
3.高新技术企业按现行税额标准的50%计算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Zui低不低于法定税额标准。
4.先进制造业企业按照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
三、怎么去申报高企?
(一)申报依据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
(二)申报方式
高企认定采取常态化申报,分批次统筹评审方式进行。申报企业登录“服务平台”(fuwu.most.gov.cn)”,开展申报工作,申报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申报批次。
四、认定条件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Zui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Zui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Zui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8.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五、评分细则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见下表:
序号
指标
分值
1
知识产权
≤30
2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0
3
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
≤30
4
企业成长性
≤30
(一)知识产权(30分)
序号
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
分值
1
技术的先进程度
≤8
2
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8
3
知识产权数量
≤8
4
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6
5
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加分项)
≤2
Ⅰ类: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
Ⅱ类: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使用一次。
(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近三年内科技成果转化年平均数
A. 转化能力强
≥5项 (25-30分)
B. 转化能力较强
≥4项 (19-24分)
C. 转化能力一般
≥3项 (13-18分)
D. 转化能力较弱
≥2项 (7-12分)
E. 转化能力弱
≥1项 (1-6分)
F. 转化能力无
0项 (0分)
形式:自行投资、向他人zhuanrang、许可他人使用、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依据:产品、服务、样品、样机等。证明材料要全面、多样、专业、清晰。
(三)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
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编制了研发费用辅助账。
≤6分
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
≤6分
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
≤4分
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
≤4分
(四)企业成长性(20分)
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计算方法如下:
(1)净资产增长率
净资产增长率=1/2(第二年末净资产÷第一年末净资产+第三年末净资产÷第二年末净资产)-1
净资产 = 资产总额 - 负债总额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应以具有zizhi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会计报表期末数为准。
(2)销售收入增长率
销售收入增长率=1/2(第二年销售收入÷第一年销售收入+第三年销售收入÷第二年销售收入)-1
企业净资产增长率或销售收入增长率为负的,按0分计算。第一年末净资产或销售收入为0的,按后两年计算;第二年末净资产或销售收入为0的,按0分计算。
以上两个指标分别对照下表评价档次(ABCDEF)得出分值,两项得分相加计算出企业成长性指标综合得分。
成长性得分
指标
赋值
分值
≥35%
≥25%
≥15%
≥5%
﹥0
≤0
≤20分
净资产增长率赋值≤10分
A
9-10分
B
7-8
分
C
5-6
分
D
3-4分
E
1-2分
F
0分
销售收入增长率赋值≤10分
六、特别提醒
专利、软著等知识产权需企业提前准备,当年授权的专利可作为知识产权支持,但不建议作为成果转化。应避免知识产权集中、突击申报;老高企、新申报企业均应做好日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工作。老高企需做好高企年报工作,否则将被撤销高企资格。高企有效期内因故取消高企认定资格的企业,将追缴其不符合认定条件年度起已享受的税收优惠,同步对奖励资金视情况而定予以追缴或不予奖补。
七、怎么样规划申报
(一)知识产权
II类知识产权数量建议每年5件以上,I类知识产权建议1件以上,知识产权获得权利(自主研发、zhuanrang、受让)方面的工作需要保持连续性。
(二)科技人员
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10%,上年度在企业实际工作时间183天以上,所处岗位与研发活动紧密相关。
(三)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结构合理,研发辅助账或专账规范合理,在年度审计报告、汇算清缴报告中进行披露,研发数据之间相互匹配。
(四)高新技术产品收入
高新产品名称、合同发票规范,检测报告与产品说明要体现所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论述跟技术领域的相关性贴切,产品的核心技术、关键指标、竞争优势以及知识产权支撑突出。
(五)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计算方式按照一个成果只计算一个转化,要想获得高分需拥有15个不同的科技成果,建议尽量多申请相关知识产权。
(六)研发组织管理水平
研发组织管理水平审查逐年趋严,不可格式化、模板化生搬硬套。
(七)成长性评价
成长性的评价主要根据企业近三年的财务数据,计算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净资产增长率,得出相应分值。
(八)领域选择
建议企业结合自身研究开发项目、主要产品、专利技术等来选择对应的区域,做到研发项目、产品、专利、领域四统一。
八、近年来未通过企业分析
(一)企业申报的领域问题
企业申报领域不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新能源与节能、资源与环境、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范围内或领域选择错误。
(二)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问题
1.专利为实用新型或外观专利,无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专利,技术含金量不够,无法取得高分,甚至不得分;
2.专利取得为外购或者权利zhuanrang,部分企业不经过消化吸收直接应用生产,缺乏研发过程;
3.核心知识产权与主导产品关联性不强。
(三)企业人员问题
1.科技人员工作时间难确认。企业联合外地科研单位外聘科研人员时,难判断外聘人员能否符合到岗183天的时间要求;
2.企业研发人员比例不准确。部分企业申报高企时,瞒报、少报生产人员总数,以求研发人员比例达到标准;
3.科技人员缺少证明材料。科技人员缺少个税和shebao证明,通过现金形式发放工资。
(四)高品收入占比问题
1.产品为贸易收入,剔除后占比不够;
2.产品技术含量低,为简单的原材料加工包装产品,需判断产品的科技属性;
3.产品归集收入范围大,高品收入只是发票的一部分,企业在归集时将全部金额计入,剔除后导致高品占比不够;
4.销售收入与企业总收入混淆,导致Zui终测算时占比偏大,实际高品占比不足60%。
(五)研发管理制度文件千篇一律
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制度文件,全部采用网上模板,实际得分1-2分,极大降低了企业的总分。
(六)缺少重要证明材料
有的企业未正确提供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因压缩技术不佳导致图像模糊,上传资料存在缺漏。
(七)财务存在问题
年度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为:“保留意见”;企业自行修改纳税申报表未经税务部门确认,存在作假嫌疑。
(八)产品销售与发票开具问题
1.发票不开具高新产品名称,高品收入归集难。高新技术产品销售开具项目只写统称,仅在规格栏中注明代码,发票对应的销售收入难鉴别是否属于高新产品。
2.高品收入数据不准确。部分企业申报资料中的高新产品销售收入与纳税人日常申报资料数据不一致。
(九)研发费用核算归集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要求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并实行专账管理。
1.研发费用未单独分开核算和专账管理,部分企业未在科目设置上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也未对研发项目进行相应的费用归集;
2.研发费用的归集数据不准确。有的企业材料费过多或者过少,研发和生产的边界混乱;研发人员的工资计算归集不准确,部分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工资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研发人员工资计算或人数存在问题;有的企业频繁修改纳税申报表,研发活动真实性有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