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洁净区划分规范
功能分区原则
清洁区与准清洁区间设置缓冲间(空气锁)及风淋室,压差梯度≥10Pa14;
不同洁净区墙面采用彩钢板或304不锈钢无缝焊接,地面使用环氧自流平(防滑系数≥0.6)35。
清洁作业区(核心生产区):直接接触食品包材的成型、内包装工序,要求空气洁净度达ISO5级(百级)35;
准清洁区(辅助生产区):原料预处理、印刷工序等,洁净度不低于ISO7级(万级)37;
一般作业区(非生产区):仓储、外包装、设备维修等,需与生产区物理隔离56。
三级洁净体系:
隔离措施:
动态管控要求
区域界限用黄色地标线区分,入口处悬挂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洁净度数据48。
人员单向流动路径(更衣→洗手→风淋→清洁区),物料经传递窗紫外线消毒后进入15;
叉车等设备需专用洁净通道,车轮经滚轴式除尘装置处理6。
人员与物流通道:
洁净区标识:
二、空气净化系统核心要求
过滤系统配置
换气次数:清洁区≥25次/小时,准清洁区≥15次/小时35;
温湿度控制:温度20-25℃,湿度40-60%,波动范围±2℃/±5%RH13。
初效过滤器(G4级)拦截≥5μm颗粒,中效过滤器(F8级)过滤≥1μm颗粒,末端高效过滤器(H13HEPA)保障≥0.3μm颗粒过滤效率≥99.97%13;
印刷车间需额外配置活性炭过滤器吸附VOCs(非甲烷总烃去除率≥90%)48。
三级过滤体系:
关键参数:
正压与气流组织
垂直层流(清洁区天花板满布FFU)或水平层流(侧墙送风+对侧回风),流速0.35-0.55m/s35。
清洁区对相邻区域维持≥15Pa正压,洁净走廊对普通区域≥10Pa48;
采用变频风机自动调节送风量,压差传感器精度±1Pa5。
压差控制:
气流方向:
三、监测与维护标准
洁净度验证
接入MES系统自动记录报警(如粒子数连续3分钟超标触发停机)46。
悬浮粒子(0.5μm/5.0μm)、沉降菌(≤1 CFU/皿·4小时)、浮游菌(≤5 CFU/m³)35;
每月第三方检测(CMA资质),每日内部巡检(手持式粒子计数器)78。
检测项目:
数据管理:
系统维护规范
臭氧熏蒸每周1次(浓度≥10ppm,作用2小时),紫外线灯每日开启30分钟15。
初效过滤器每3个月清洗/更换,中效每6个月,HEPA每12个月(或压差≥450Pa时强制更换)35;
过滤器更换周期:
消毒程序:
四、高频缺陷与整改建议
典型问题:
洁净区回风口被物料遮挡导致气流紊乱35;
HEPA过滤器密封条老化引发泄漏(缝隙≥0.5mm)48。
解决方案:
安装红外防撞传感器监测风口状态,使用硅胶密封条替代橡胶材质58。
注:2025年起,食品包材企业需同步执行《食品接触材料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31603-2025),建议结合自动化监控平台(如西门子Simatic PCS7)实现洁净系统全流程数字化管理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