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方面要考虑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占比、科技人员占比、研发费用占比、销售收入占比等多项指标。其中,“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之一,为一票否决项。在实际申报认定中,企业应准确界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确保专项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评审。
政策依据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文中简称《认定办法》)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16〕195号,文中简称《工作指引》)
3、《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文中简称《技术领域》)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VS
主要产品(服务)
1、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定义: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是指对其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范围的产品(服务)。
如何界定:
企业需提供佐证材料来证明申报材料中提供的产品(服务)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证明材料一般为相关的生产批文、认证认可和zizhi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产品图片、销售合同及发票等。
2、主要产品(服务)
定义:
主要产品(服务)是指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拥有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收入之和在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服务)。
要点:
①占比超50%,是指占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而不是总收入;
②主要产品(服务)必须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③主要产品(服务)必须使用取得本公司知识产权证书的技术;
④取得知识产权证书的技术必须对本产品或服务发生实质性变化,即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1、什么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对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产品(服务)收入+技术性收入
2、其中,技术性收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①技术zhuanrang收入: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zhuanrang所获得的收入;
②技术服务收入: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本企业外的用户提供技术资料、技术咨询与市场评估、工程技术项目设计、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③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
3、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如何核算?
企业应正确计算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由具有zizhi并符合《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
4、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证明材料如何提供?
实务中,证明材料一般为提供高新技术服务(产品)合同,也可补充提供样品样机图片、第三方检测报告、外部专家的鉴定说明、产品的查新报告、用户反馈报告等。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还可以考虑哪几个方面?
技术水平: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通常与高新技术相关,这些技术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高新技术可以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前沿知识,也可以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服务的先进技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划分的逻辑是将那些依靠高新技术创造的收入归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通常与创新成果相关。创新成果可以包括独特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价值。这些创新成果可能来源于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和努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划分的逻辑是将那些依靠创新成果带来的收入归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市场需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通常与市场需求相关。当某个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创新变革的阶段时,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往往能够迅速满足市场需求并带来高额收益。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划分的逻辑是将那些来自快速发展和创新变革市场的收入归为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
1、什么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是指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同期总收入的比值。
2、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有什么要求?
《认定办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要求: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要点:
①“近一年”:指企业申报前1个会计年度。2024年申报高企,则需要2023年度的该指标达标。
②总收入=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
总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
③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④收入总额与不征税收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