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供应链管理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世界yiliu企业的重要抓手;是打造现代产业链“链长”,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的有力手段;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本文梳理当前youxiu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提炼具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管理六大模式。
模式一
以整合资源、共享共赢为特征的生态型供应链管理
对集团型企业来说,在传统模式下,需求资源、供应资源、物流资源、计划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类资源分散管理,单个需求批量小,供应商份额低,人员身兼数职导致处理工作缺乏专业性、市场把控能力低;供应链分散建立、分散管理,供应链不稳定、韧性差、弹性弱,缺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支撑集团战略的安全、稳定、精益、高效的供应链。
目前,部分企业通过实施资源整合策略,将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内外部的上述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分层分级使用,逐步建立并加以完善,形成了生态型供应链管理体系。
中国石化整合资源,借助易派客平台推进生态供应链转型发展。易派客是中国石化倾力打造的泛工业品电商平台,是集电商化caigou、管理效能提升、智慧供应链为一体的阳光透明、开放共享泛工业品电商平台,于2019年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工业品电商领域首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1.依托创新基地,全面构建易派客工业品质量分级评价体系。一是创新建立性能型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在深度融合供应链管理实践经验和产品质量评价要素基础上,结合检验检测方法创新,构建工业品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量化分级和数字化评价,建立了质量评价由定性走向定量、从质量门槛走向质量阶梯的新模式。
二是以体系为支撑,营造诚信守约良好供应链生态。依托易派客工艺品质量分级评价标准,实现对供应资源方及其产品jingque画像、精准评价,全方位反映关联方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以评价为工具,助力供应商质量管理向质量生态转变。指导供应商改善质量控制能力,助力管理水平提升。营造守诚信、重质量、优服务的工业品质量生态圈,从而增强企业的产业链韧性、激发企业潜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2.依托电商平台,拓展服务,打造高效协同数字化电商生态。一是挖掘生态价值,全面推进阳光供应链行动。通过打造数字化、镜像化的供应链,旨在发挥供应链核心企业能动性,以核心企业需求为基础,致力caigou标准化、制造数字化、物流透明化、信息互联化,实现平台各关联方共同挖掘数字生态圈价值,互融互通、共享共赢。
二是推动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一体化互联能效。充分发挥供应链核心作用,通过与供应链各相关方企业信息系统高效集成,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转效率,共同打造“互联网+供应链”生态圈。
三是拓展增值服务,全面促进关联方提质增效。以供应链核心内容为基础,不断增强内涵服务能力,不断拓宽外延服务范围,构建以增值业务为核心的“易系列”服务板块,不断完善工业品电商生态。
模式二
以标准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智慧型供应链管理
当前,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典型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持续涌现,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企业主动适应新趋势,拥抱新技术,在打造数字赋能平台、建设特色应用场景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通过推进供应链标准化,助力数字化转型,从基础数字平台、系统化管理体系、数据治理体系和安全防护四个方面加强对标,着力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中国储运以产业链五平台标准化规划推进数字化转型。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储运)是中国物流集团成员企业。公司业务涵盖智慧仓储、智慧运输、大宗商品供应链、消费品物流、工程物流、期/现货交割物流、物流科技等领域。为加快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中国储运通过对产业链涉及的所有业务进行标准化规划,建立了五平台运行模式。
1.中储智运平台。中国储运2014年成立了中储智运,发展互联网+物流,通过互联网平台开展运力线上交易。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储智运已经成为一家提供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及服务、数字物流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通过物流运力交易平台帮助物流需求方、供给方及其他企业进行物流运力交易,并通过网络货运平台对物流进行高效运作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利用qukuailian技术,构建聚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商品交易、支付结算、融资等各类数据元的第三方数字化供应链公共平台。
2.中储钢超平台。中储钢超平台2017年上线运行,核心功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线上的交易交付平台,二是线下的实体物流平台。两个平台相辅相成,实现业务线上化、单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和业务布局网络化,为钢铁产业链上客户提供足不出户的全方位一体化服务。通过中储钢超实体物流平台的WMS系统,整合仓储、配送、加工、公铁联运等物流功能,实现物流交付环节的电子化和规范化。
3.中储货兑宝平台。中储货兑宝是数字化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协同服务第三方平台,以数字科技应用推动业务模式创新,为行业提供物流服务、贸易服务、金融服务,以及信息数据服务和新技术服务。货兑宝平台于2020年4月上线运行,存货方通过平台数字化仓储服务,实现在线办理仓储业务,包括开通仓储账号,实时库存查询导出,入库/出库/过户业务,实时获知业务办理结果和作业凭证;贸易商使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服务,安全高效地完成贸易全过程,例如订单签订、资金支付、货物交收、交易评价等;融资方使用数字化金融服务,在线办理仓单质押、解质押业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
4.中储云链平台。中储云链是一款集仓储、清算、撮合、交易、融资、资讯、技术与产业等特色服务功能为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平台于2020年4月正式上线投入使用。平台分云仓、云商两大板块,云仓具有客户管理、出入库管理、期货管理等基础功能。云商主要作为客户前台和中台,能提供客户信息查询、交易、仓储查询、在线提单、在线预报等功能。IFAA+CA技术、人证自动识别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保证了数据传递的真实可靠和信息安全。
5.中储易有色平台。中储易有色平台建设目标是实现以“服务增值”取代“低效流通”、以“商流”带动“物流”,积极发挥“贸易”在供应链服务中的牵引作用和资源整合优势,促进国家有色金属流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平台服务内容包含线上线下交易、物流服务、风险管理、信息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客户核心需求,分三个阶段逐步建设。
模式三
以环保节能、全链控碳为特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当前“双碳”目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四五”规划。党的ershida报告强调,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提出,要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投资、绿色建设、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维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很多企业纷纷发布了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及“十四五”行动计划,以期形成自身的绿色低碳核心竞争优势。
中国华能以全链条闭环打造能源行业绿色供应链。上海华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华能电商)是中国华能旗下的电力行业智慧供应链专业服务企业和“集团公司物资供应中心”核心载体。目前公司为全国30多个省区市、6000余家电力上下游企业、20万余的认证服务商提供涵盖风电、光伏、火电、水电、核电等领域10多种大类和70多万种物资的招标、caigou、销售、运输、仓储、供应链金融和技术服务等一站式的供应链集成服务。
1.加大绿色低碳产品caigou力度。完善绿色caigou体系标准化结构化,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caigou业务。在标准caigou文件中合理设置节能、环保、降耗、减排等评价指标,优先caigou通过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节能产品认证或者国家认可的其他认证的节能环保产品,避免或者减少环境污染。
2.建立绿色供应商选择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供应商优先准入、认证与退出机制,明确统一的绿色供应商分类分级标准,完善供应商线上评价考核功能,依据对供应商设备全生命周期绿色化水平的考核结果,动态调整供应商级别,形成长期协作、合作共赢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3.建设“绿色回收”体系。构建规范有序的回收再利用网络体系,提高闲废物资回收与交接、处置变卖、资金回笼等过程的处置回收水平;提高加工利用环节技术物资水平,提高资源材料回收率,防范处置风险,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退役储能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能源项目物资回收利用技术研发,科学测算新能源项目物资大规模废弃时间点,联合相关协会等组织梳理和完善新能源项目物资回收技术标准体系与认证规则,实现新能源项目物资回收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4.完善供应链绿色标准体系。开展供应链绿色标准体系研究,围绕绿色供应链推动企业能源转型,制定相关推荐性标准,对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caigou、绿色生产、信息披露和绿色回收等实施标准化,为核心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推动上下游企业节能降耗和优化用能结构,提供必要的模式参考。
模式四
以科技赋能、自主自营为特征的安全型韧性供应链管理
党的ershida报告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只有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各企业积极加大技术攻关,持续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体系,提升针对风险及时识别发现、精准有效处置的能力,把提高供应链安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中国电信构建风险预警防控和安全库存机制,确保供应链稳定。中国电信主营通信与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产品服务的受众广,供应链涉及的服务对象和供应商数量更多,加强供应链风险防范工作十分重要。
1.建立完善供应链风险综合预警防控机制。明确供应链风险防控与预警工作组织和具体职责,明确供应链风险类型及等级,明确供应链风险具体防控措施;防范供应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技术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等供应链风险,保障各项建设工程和生产运营所需物资或服务按照需求计划保质保量供应;开展供应链活动监测,加强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决策能力;明确供应链风险预警发布、预警响应、预警解除或调整等具体操作环节,对供应链运作各环节将要发生的风险做出预警,根据供应链风险预警级别制定响应预案和应对方案。
2.推进战略储备库与安全库存建设。加强库存管理,优化库存策略,基于风险形势判断适当增加关键核心设备库存物资;加强重要物资备货机制管理,优化备货预测模型,充分结合自有库存和供应商VMI库存管理,提升供应链风险应变能力。加强战略储备库与安全库存建设,对供应风险极大的重要物资,探索建立全集团统一的战略储备库,明确相关保障流程,应对突发需求;推进全国性或区域性物资的安全库存建设,统一安全库存标准和安全库存管理规范。
3.加强应急需求响应与应急寻源能力。加强应急需求响应能力,建立完善物资供应应急需求响应机制,对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或重要通信网络保障任务提出的紧急物资保障要求,做到快速反应快速供给;建立应急物资供应库,明确常用应急物资的库存储备;加强全网物资统一调配能力,强化应急物资的配送交付网络建设。
模式五
以战略合作、全链供需协同为特征的生产型精益供应链管理
汽车制造企业是典型的生产型企业,其产品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供应链的竞争力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汽车行业通用的管理方法是将总成系统、工艺组件分为若干材料组,每个材料组匹配几家相对固定的长期合作供应商,称为材料组供应商,作为新车型项目不同类别外购件询价、定点的基础范围;根据材料组中供应商的能力和合作紧密程度,将材料组供应商分为战略、正式、备选三种层级,不同层级的供应商在定点定价过程中通过业务规则实施差异化管理,促进供应商能力提升和长期合作。
中国一汽聚焦战略管理不断增强制造供应链精益化。
一是在材料战略管理方面,基于产品重要度和供应风险的考量,将合作材料组分为四个类别,分别是战略类、杠杆类、瓶颈类、常规类,针对不同类别物料制定战略自制、属地建厂、多点布局、自主培育等差异化caigou策略方向。围绕技术趋势、资源把控、经营支撑、问题导向四个方面进行材料组知识积累,建立、优化、迭代材料组管理模型,从竞争、降本、供货、质量、供应商关系五个维度进行材料组健康状况评价,逐步形成材料组资源全景图,全面支撑建成高质、优价、可靠、即时供给的供应链体系。
二是在供应商日常管理方面,与供应商开展各领域全链条协同,从准时交付及服务保障、质量保证、成本控制、研发配合、生产准备五大维度对供应商开展常态化评价,实时监控供应商绩效表现。综合材料组需求、供应商风险、供应商合作意愿三方面,制定材料组供应商升/降级场景,设立明确升/降级触发条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材料组供应商动态管理机制,筛选youxiu供应商优先合作,持续净化合作资源基盘,提高材料组活力,使材料组资源符合品牌发展需要。
三是在供应链集群管理方面,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大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积极履行yangqi责任,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六个回归”政策为依托,围绕整车产能,吸引多家供应商到长春投资建厂,共同携手助力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惠及当地百姓。
模式六
以产能合作、产业链延伸为特征的全球供应链发展
党的ershida报告强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yangqi积极加快全球供应链布局。
中国移动积极助力“一带一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移动融入全球化数字经济大潮,推动我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持续完善“路、站、岛”立体化世界网络布局,为相关国家、中资出海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在全球拥有70多条海陆缆,国际传输总带宽突破90T,全球网络服务提供点达到180个,覆盖74个国家及地区、123个城市。
发挥自身云网业务优势,建设mCloud平台(移动云平台),为中资出海企业提供数据专网、云视讯、云连接、CDN(内容分发平台)等多元化的信息通信解决方案。
在“一带一路”沿线共建成94个POP点(网络服务提供点),覆盖沿线52个国家及地区;建成陆缆通道带宽357T,连接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缅甸、老挝、越南等10个国家及地区;拥有亚太方向、亚欧方向以及台海方向共九条自建/投资海缆资源;建成新加坡数据中心、英国伦敦数据中心及德国法兰克福数据中心。
截至目前,中国移动服务1280家中资出海客户,提供跨境服务总流量达2.86TB。中国移动通过全球网络布局,保障全球客户信息流畅通,助力“一带一路”供应链发展,得到社会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