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评价要点分析
打分要求分为以下六大部分:
01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建筑、设备设施、照明三部分。建筑是绿色工厂的基础,绿色工厂的建筑需要达到
以下基本条件:
(1)一般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2)新建、改建和扩建:根据规模生产的特点多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厂房分期建设、设备分期采购,产品分期投入的方式以满足生产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总体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分期衔接,实现投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预留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地和设计负荷,考虑与所在园区产业耦合度高,充分利用园区的配套设施。
设备设施是绿色工厂中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设备能效的先进性以及计量设备的完善性,环保处理设施的匹配性。在绿色工厂评定中,一般会出现分类计量不完善,发现设备能效先进性证明材料不足。
照明是要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优化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不同的场所的照明应进行分级设计,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自动调光等措施。
从评价的情况看,建筑方面一般新建的企业得分较高,一些比较老的厂房,存在资料不全的情况,难以得到满分。
02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体系,以及社会责任报告,通过前几批绿色工厂评定发现,企业在这块,一般都比较完善,很多企业缺少能源管理体系,因为能源管理体系一般是能耗较高的企业,绿色工厂评定中电子机械食品等行业能耗普遍不高。从第三批之后的企业普遍均建立了四个体系,并通过了第三方认证,运行有效,说明绿色工厂的评定对企业建立完善的体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需要通过网站、公众号等方式来向社会公布。
03
能源、资源投入
(一)能源投入
(1)工厂宜做好能源选取的规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充分利用供能系统余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多能源互补供能等方式,降低非清洁能源的使用率,重视自主创新,推进制造装备的节能改造。
(2)工厂宜建设光伏、光热、地源热泵和智能微电网,适用时可采用风能、生物质能等,提高生产过程中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3)采用国家鼓励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包括《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通信行业节能技术指导目录》《国家重点推广的电机节能先进技术目录》等文件中推荐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
(4)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进行识别并避免采购,包括《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高耗能老旧电信设备淘汰目录》等文件中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对于正在使用的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能,但尚未达到淘汰时间的,应制定明确的淘汰计划。
(5)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提升工厂生产效率,开展智能制造,以降低单位产品能源资源消耗。
(6)对工厂的生产设施做好规划,分步进行建设,使已投产设施的使用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或实现满产,提高设备的开动率,降低设备空载时间。
(7)生产设备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搬运、信息控制、结构系统等因素确定其在厂房内部的布置设计方式,避免设备及照明用的电力线路和工业水(包含供回水、水质检测监测系统等)管道的迂回交错铺设。
(8)生产工艺宜考虑采用以下方面的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高低温分区的温湿度独立控制、排风热回收、供配电系统节能、动力站房节能、动力节能、集中供油系统等。
(二)资源投入
(1)工厂宜使用回收料、可回收材料替代新材料、不可回收材料。
(2)工厂宜替代或减少全球增温潜势较高温室气体的使用。
(3)工厂宜向供方提供的采购信息应包含有害物质使用、可回收材料使用、能效等环保要求。
(4)工厂宜建立供应链管理体系,对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策划、组织和控制,改善供应链系统。
(5)工厂宜将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融入业务流程,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安全要求的协调统一。
(三)采购
在此部分一般企业只要建立比较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均视为满足要求,很多企业在满足绿色供应链上达不到要求,一般视第三方绿色供应链或者企业绿色供应链自评价报告为依据。
04
产品
(一)生态设计方面
产品生态设计一般需要达到以下基本条件:
(1)尽量减少所使用材料的种类,以便于产品废弃回收。
(2)减轻所用材料的重量,提高原材料的实用率。
(3)生产过程中减少消耗品的种类和消耗量。
(4)提高回收材料或可再生材料所占比例。
(5)采用易拆解和再循环的设计、减少零部件上的涂层或覆膜、避免使用难分离材料等,便于产品在废弃过程中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6)采用通用性标准化模块化设计、采用可升级可维修设计和服务。
(7)对较大的零部件、材料及包装进行材料的标识等。
(8)宜采用使用新能源(例如:燃料电池)或可再生能源的设计,例如产品使用太阳能电池作为能源。
(二)节能方面
(1)由工厂或工厂所属的组织对产品符合相关要求的情况进行自我声明。
(2)第三方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符合相关要求的认证证书。
(三)碳足迹方面
(1)企业可参考ISO/TS 14067:2013《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关于量化和通报的要求和指南》和PAS2050:201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等国际国外标准,开展产品碳足迹量化与核查工作,以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等过程为核心,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
(2)可在产品包装上或产品说明书中标示产品碳足迹,以向社会传递产品的碳属性;
(3)可将碳足迹的改善纳入环境目标,并制定相关的提升计划。
(四)有害物质使用方面
工厂应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要求,依据《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限用物质管理体系要求》(GB/T 3 1274)和《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SJ/T11364)等国家和行业标准,开展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相关的检测、标识和管理等工作,尽量减少产品中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
05
环境排放
环境排放为绿色工厂中打分的一个硬性指标,国家及各地市均制定有详细的排放指标,这部分一般评定时候按照企业实际环境监测报告以及在线监测报告打分均可,在第三方评定时发现,有的机构在此处描述不够细致,主要表现在更高等级的企业排放指标不明确。
06
绩效
绩效指标总分包括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这部分是硬性的得分指标。具体评分细则这里不在赘述,在第三方评价中,由于很多行业缺少相关的指标和限额,碰到的Zui大难题是不好界定是属于前5%或者前20%的水平,此处笔者一般第一思路采用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以及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结合环境部门发布的地区数据进行单位化换算后进行对比,这样可以Zui大限度的体现企业绩效排放水平在行业内的水平和地位。